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:“即使面对未来挑战,我们依然承诺:市场份额不掉,利润不掉。”
联想集团收入再度上涨
5月22日,联想集团发布了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4财年全年及第四季度业绩报告。
在数据层面,联想集团的全年收入为4985亿元,同比增长21.5%。另在“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”下,其净利润则同比增长36%至104亿元。除此以外,身处第四财季的联想集团也实现了全部主营业务的两位数营收增长,成功在驱动整体营收同比增长23%的同时,使“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”下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5%。
谈及集团各营收模块在上述财年的优秀表现。
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:“取得如此强劲的业绩,我感到非常自豪。面向未来,尽管潮汐不由我们控制,但是联想的航向,始终牢牢把握在我们的手中。”
“即使面对未来挑战,我们依然承诺:市场份额不掉,利润不掉。”
从数据细则入手,能让杨元庆许下未来承诺的关键原因,或许就是联想集团“双轮驱动模型”的高度成熟。
相关报道指出,联想在2024财年,其PC所在的智能设备业务集团营收增长了13%;非PC业务也在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催动下,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,在总营收中占比47%。
除此以外。
在全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3%、研发人员占比达27.8%的巨量创新投入下,联想也在2024年发布首款AI PC个人智能体后,于近期率先提出了“超级智能体”这一概念。这些消息的出现,不仅意味着联想在“构建智能双胞胎”的愿景下迈出了重要一步,还意味着其在AI时代的竞争力、品牌声望将得以再次提升,加大企业本体营收引擎的运转效率。
杨元庆:中国的制造优势无可比拟
回望联想过去的运营进程。
我们会发现随着联想在各界市场中的扎根,其团队为增加“品牌竞争力”也构建了含产品设计、需求预测、制造、销售、服务等多个场景在内的“端到端全球运作系统”。
在数据层面,目前联想已经在全球11个市场中布局了超30个自有或合作制造基地。这不仅让联想在不同市场中的业务模块得以形成运营闭环,强化了各大部门之间的协同效率。还帮助联想在产品、服务层面建立了“全球资源+本地支付”的供应优势。
而这样做的直观好处。
便是为企业在一系列不同的环境中,赋予了相同的“高灵活性”和“快速响应能力”。
在这里,如果我们把联想看作一个“人”。
那么分布在各海外市场的制造、运营部门就是他的“各大器官”;以中国为主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,就能协同各器官完美运行的“大脑”。
正如杨元庆在采访中所表达的那般,目前联想已经搭建了一个“中国+N”的全球化制造体系。其以中国为大本营的发展模型,将会和无可比拟的中国制造优势高度吻合。
具体而言。
海外供应链的设立,可以让联想在第一时间了解并满足不同用户的“本地化需求”;中国大本营的壮大,则可以让“稳定供应”“保质保量”成为联想重要零部件生产的代名词。二者相辅相成,一个以服务升级品牌形象,一个以质量增加用户信任。
这种“一张一弛”的发展策略,也为联想提供了极强的市场适应力,成为了联想在复杂的市场环境面前,得以稳步前行的关键。
联想押宝的不仅是全球化
从2023年喊出“AI for All”的口号,再到今天“数字双胞胎”的出现。
联想内部的AI战略,也从曾经的“设想”变成了“可行”“可持续发展”的具体方案。期间,无论是AI PC设备的量产与发布,还是企业AI解决方案的推出,都验证了杨元庆此前说过的:“联想的未来十年,将聚焦混合式人工智能。只有个人智能、企业智能与公共智能相结合,共存互补,混合并用,才是人工智能普及普惠的必由之路。”
在这样的背景下,联想也于AI时代来临之际以“混合式人工智能”为企业的主要发力方向,在即将更新行业版本下,为企业构建了新的“技术+产品护城河”。
当然,除大力推进AI战略外,全球化运营方案也是联想后续动作的核心。
相关报道显示,杨元庆曾将联想过去20年所取得的成就,归功于PC业务和国际化的双双成功。
在数据层面,2004年,尚未全面启动出海计划的联想,其年营业额为29亿美元;2023/2024财年,联想的年营业额则高达569亿美元。
联系上文“中国+N”的全球化产业布局。
我们也不难发现联想在出海的过程中,已经打磨出了自己的AB双线经营策略。
A线的联想,以优质产品得以进驻市场;B线的联想,则以完善的本土化服务获取可持续发展优势。在过去的时间里,联想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建立了自己的PC全球销售体系。在未来,联想也将如法炮制AB线路,把新时代的AI产品销往全球市场,为自己在“下一个十年”争取到新的进化窗口。
参考:
华尔街见闻:杨元庆要带联想“重生”
证券日报:联想集团2024/2025财年实现营收4985亿元 同比增长21.5%
澎湃新闻:联想集团上财年营收近5000亿,杨元庆承诺未来市场份额不掉、利润不掉
评论区